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牢固树立“产业为先、项目为主”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弱项、补短板,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
一、园区基础设施焕新升级,夯实综合配套“新底座”
呼和浩特综保区以优化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根基,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按照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的发展模式,持续提升园区保障能力。新建海关监管库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控制室、集装箱转运中心及配套起重装卸机械;申请专项资金建设完成综保区集装箱堆场,其中重箱堆场4000余平方米、轻箱堆场9000余平方米,为企业公路、铁路、海铁联运集装箱堆放、装卸作业提供有力场地保障;改造园区主干道以及保税物流中心场地硬化3.4万平方米;改造升级给水管线、压力排水管网5.7公里;园区环境提升共计面积2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4000kVA、630kVA两座配电室,在原有中燃燃气的基础上又引入西部天然气管网入园,为企业生产提供电力及燃气供应保障。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极大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二、物流通道体系加快布局,拓展枢纽建设“新支撑”
为推动物流枢纽联动发展,加强各类交通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系统强化枢纽建设和功能提升。呼和浩特综保区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推动铁通物流园区建设铁路运输类监管作业场所,配套新建公路卡口、单通道铁路卡口、查验平台以及场内视频监控系统和场站管理系统等设施,确保场所设置科学、运作高效、管理规范,真正做到货物进出关“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真正实现通关速度“快起来”、物流成本“降下来”、就地监管“活起来”。为进一步提升园区货物通关便利性,积极协调海关搭建海关分类监管仓储管理系统和升级监管作业场地场站辅助管理系统,实现“一票多车”“整报分送”等功能,有效减轻企业车辆安排和卸货压力,降低物流成本,通关更加便捷。同时在赛罕海关的支持下,呼和浩特综保区开通分类监管货物“区内直转”业务,通过海关在企业设立的“待检区”对拟转换货物进行监管,通过数据“跑路”代替货物“跑腿”,实货不再需要进出卡口,为企业有效节省了进出卡口运输成本和时间。
三、产业配套设施联动融合,构筑实体经济“新引擎”
一直以来,呼和浩特综保区始终以服务园区项目建设为导向,加强沟通协调、主动靠前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助力企业发展。呼和浩特综保区全力以赴解决资产划转和使用权移交顽疾,先后完成国际贸易中心大楼、专家公寓楼、(佰邦)标准厂房、综合办公楼等相关资产划转,且全部办结产权手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取得14栋钢结构厂房使用权;通过对外出租、经营权外包等方式盘活闲置多年的国际贸易中心大楼,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集企业服务、信息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行政服务工作站,满足企业日常运营的各类需求;呼和浩特综保区陆续将资产全部划转到下属国有平台公司,通过班列运营、开展“区港联动”业务、国有企业参股园区外贸企业等方式,全面激发公司活力,目前国有公司资产总量不断提升,营业总收入及利润总额排全市开发区第二位、增速均排首位,对综保区以及区域经济贡献度有效提高。呼和浩特综保区主动聚焦实体产业发展,针对晨广粮油亚麻籽油加工、综保尚铭二手车改造、贵金属精炼加工等实体项目的厂房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共改造钢结构厂房10栋,标准厂房1栋,改造面积近1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助力园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下一步,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奋勇争先,全方位加大基础要素保障力度,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前谋划企业配套设施建设方案,着力破解要素瓶颈,不断优化园区承载功能和企业发展环境,以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带动高质量发展“大变化”,激发协同创新能力,迸发经济发展势能,为首府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天地、提供强支撑。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牢固树立“产业为先、项目为主”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弱项、补短板,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
一、园区基础设施焕新升级,夯实综合配套“新底座”
呼和浩特综保区以优化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根基,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按照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的发展模式,持续提升园区保障能力。新建海关监管库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控制室、集装箱转运中心及配套起重装卸机械;申请专项资金建设完成综保区集装箱堆场,其中重箱堆场4000余平方米、轻箱堆场9000余平方米,为企业公路、铁路、海铁联运集装箱堆放、装卸作业提供有力场地保障;改造园区主干道以及保税物流中心场地硬化3.4万平方米;改造升级给水管线、压力排水管网5.7公里;园区环境提升共计面积2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4000kVA、630kVA两座配电室,在原有中燃燃气的基础上又引入西部天然气管网入园,为企业生产提供电力及燃气供应保障。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极大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二、物流通道体系加快布局,拓展枢纽建设“新支撑”
为推动物流枢纽联动发展,加强各类交通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系统强化枢纽建设和功能提升。呼和浩特综保区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推动铁通物流园区建设铁路运输类监管作业场所,配套新建公路卡口、单通道铁路卡口、查验平台以及场内视频监控系统和场站管理系统等设施,确保场所设置科学、运作高效、管理规范,真正做到货物进出关“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真正实现通关速度“快起来”、物流成本“降下来”、就地监管“活起来”。为进一步提升园区货物通关便利性,积极协调海关搭建海关分类监管仓储管理系统和升级监管作业场地场站辅助管理系统,实现“一票多车”“整报分送”等功能,有效减轻企业车辆安排和卸货压力,降低物流成本,通关更加便捷。同时在赛罕海关的支持下,呼和浩特综保区开通分类监管货物“区内直转”业务,通过海关在企业设立的“待检区”对拟转换货物进行监管,通过数据“跑路”代替货物“跑腿”,实货不再需要进出卡口,为企业有效节省了进出卡口运输成本和时间。
三、产业配套设施联动融合,构筑实体经济“新引擎”
一直以来,呼和浩特综保区始终以服务园区项目建设为导向,加强沟通协调、主动靠前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助力企业发展。呼和浩特综保区全力以赴解决资产划转和使用权移交顽疾,先后完成国际贸易中心大楼、专家公寓楼、(佰邦)标准厂房、综合办公楼等相关资产划转,且全部办结产权手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取得14栋钢结构厂房使用权;通过对外出租、经营权外包等方式盘活闲置多年的国际贸易中心大楼,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集企业服务、信息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行政服务工作站,满足企业日常运营的各类需求;呼和浩特综保区陆续将资产全部划转到下属国有平台公司,通过班列运营、开展“区港联动”业务、国有企业参股园区外贸企业等方式,全面激发公司活力,目前国有公司资产总量不断提升,营业总收入及利润总额排全市开发区第二位、增速均排首位,对综保区以及区域经济贡献度有效提高。呼和浩特综保区主动聚焦实体产业发展,针对晨广粮油亚麻籽油加工、综保尚铭二手车改造、贵金属精炼加工等实体项目的厂房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共改造钢结构厂房10栋,标准厂房1栋,改造面积近1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助力园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下一步,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奋勇争先,全方位加大基础要素保障力度,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前谋划企业配套设施建设方案,着力破解要素瓶颈,不断优化园区承载功能和企业发展环境,以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带动高质量发展“大变化”,激发协同创新能力,迸发经济发展势能,为首府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天地、提供强支撑。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网站标识码:1501000060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邮箱:hcbz_edb@126.com 联系电话:0471-3661586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