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回望2024年,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夯实“强首府”战略硬支撑,紧密围绕首府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定位,以“首善之地”标准打造呼和浩特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美好蓝图。
作为内蒙古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崭新窗口,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与开放口岸政策叠加优势,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贵金属精炼加工、二手车出口、跨境电商、大宗贸易等业态,激发外贸主体活力,通过持续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物流通道新格局。基础设施规范建设、物流枢纽聚集成势、产业业态提档升级、实体项目蓬勃向上、服务效能持续优化,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正努力成为祖国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支点和首府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产业的新载体。以更大责任、更大魄力、更大担当展示出呼和浩特市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韧性。
关键词一:更稳
外贸经济“刷”出新数据
这一年,对外贸易实现稳定增长。1—11月,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8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其中,出口值21.83亿元,增长304.73%;进口值58.37亿元,增长79.96%;新增注册企业99家,目前共注册企业250余家,注册企业数实现大幅增长。其中,1—8月份出口值16.64亿元,同比增长820.4%,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速全国综保区排名第一。取得了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成效进中有为的亮眼成绩。
班列运营方面,到发中欧(中亚)班列46列,完成进出口额7.7亿元,增长优势明显;“区港联动”业务方面,累计到发集装箱520个,完成进出口额6592.39万元;跨境公路运输方面,发运车辆41台次,完成进出口2.7亿元,自4月份开通该运输模式以来,逐月持续增长;二手车出口方面,出口车辆3440台,完成出口额2.4亿元。
成色十足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综合保税区“争一流”的气魄、“勇担当”的决心、“善创新”的精神、“尚实干”的作风。如今,综合保税区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正迎来蝶变跃升……
关键词二:更优
营商环境“焕”发新活力
这一年,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园区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国有企业,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补齐园区基础配套,极大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为招商引资和做大做强奠定基础。着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国际贸易中心大楼、专家公寓楼、标准厂房、综合办公楼等相关资产划转,取得14栋钢结构厂房使用权,积极推动园区内闲置的110亩土地以及红番厂房盘活。培育壮大国有平台公司。公司注册资本由600万元增加至1.3亿元,通过开展物流服务、贵金属精炼加工、供应链金融、大宗贸易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总量、营业收入增速两项经济指标在呼和浩特市国企排名双第一;优化调整体制编制建设。申请外贸促进中心事业单位,新增事业岗位16名,引进培育外贸人才,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这一年,综合保税区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建立“诚信+监管”的工作模式,持续强化监管管理,将诚信建设贯穿于企业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常态化开展“精准助企、上门“一对一帮代办”等活动;主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指导企业申请信用修复,作出信用修复承诺,及时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助力企业重塑良好信用,实现绿色发展;举办“政通银企融 保税启新程”政银企对接会,现场授信签约7.1亿元,推动银企供需精准匹配,汇聚更多金融“活水”,助力园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全力打造“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强”的优质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新引擎。
关键词三:更快
物流通道“取”得新进展
这一年,综合保税区积极推动物流通道建设,打造更高能级物流枢纽:常态化推动发运中欧、中亚班列,货品种类包含回程钾肥、麦麸颗粒等货物,满足自治区内企业的原材料供给,促进落地加工业务发展,已开通科克舍套、卡利、巴扎伊哈等国际物流运营线路12条;探索区港联动合作新模式,和天津港集团共同打造自治区首例“区港联动”服务平台,通过“海铁联运+内陆保税”模式实现全程联运,对于促进呼和浩特市进出口贸易回流,维护内蒙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跨境公路运输,常态化运营综保区TIR“中俄专线”卡班,强化公路运输便捷效率化水品,在物流运输方式上为首府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加多元选择,逐步打造内蒙古乃至华北地区向北开放的公路运输物流货物集散地,吸收来自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的进出口货物在综保区集散,全面推动我市国际贸易通道建设提质增效;创新建设铁路类、公路运输类、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全方位实现通关速度‘快起来’、物流成本‘降下来’,不仅为本地及周边地区企业在开展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相关业务方面赋予强有力的功能支撑,助力我市打造陆港型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同时能够统筹推进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物流枢纽优势向产业集聚发展动能转化,为首府外贸经济发展构筑新高度、积蓄新动能。
关键词四:更强
优势产业“链”出新动能
这一年,综合保税区创新构建“集聚区+基地”产业布局,外贸发展展现新生活力。
(二)打造大宗商品产业集聚区。通过持续招商引资,园区拓展了进口燃料油、有色金属、电解铜、农产品(中亚、俄罗斯进口麸皮、亚麻籽、大麦等)等大宗贸易业务,以提升大宗商品“贸、用、储、运、服”能级为主线,深化周边地区经贸合作,稳步提升大宗商品落地加工能力,积极构建首府大宗商品产业集聚区。
(三)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一体化项目建设,建设综保区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保税仓、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园区招商、产教融合、社会培训等八大功能,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跨境电商的联动发展正日益成为推动综保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四)打造北方二手车出口基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打造集港口服务、物流运输、报关、企业注册等为一体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园区现有二手车出口备案企业已有17家;着手搭建二手车出口信息化平台,主动探索在海外投资建设二手车出口海外园区,目前已在吉尔吉斯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俄罗斯莫斯科等地区建设二手车出口海外仓6个。
关键词五:更新
新型业态“增”添新引擎
这一年,综合保税区抓稳实体产业,翻开2024年新业态版图,一个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一条条产业链延伸发展,一座座加工厂房拔节生长、聚沙成塔,日益为首府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推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新引入亚麻籽加工项目,主要开展进口亚麻籽加工制油业务,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达产后预计新增年进出口额9亿元;新引入牛肉干及奶制品加工项目,主要开展奶品、奶酪、肉制品生产加工,项目总投资2亿元,达产后预计新增年进出口额6亿元。
(二)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生产基地。新引入热场制品项目,主要建设碳素制品机加工生产线及供配电系统、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相配套的辅助附属设施,项目总投资1.2亿元,达产后预计新增年进出口额2.6亿元;新引入智能数字食品包装材料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亿元,新增进出口额5亿元。
(三)全面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新引入尚铭汽车改装厂项目,主要开展商务车、军用车改装以及太空舱装配等业务,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8亿元,新增进出口额1.2亿;新引入农用机械设备组装项目,主要开展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制造、组装等业务,达产后预计年产量1500台,新增年进出口额3亿元。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收获累累硕果的2024年载入史册,写满目标希望的2025年阔步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将立足开放型经济目标,以“贸易+产业+物流”协同为路径,着力抢抓招商引资,形成以大项目为龙头、大中小配套、上下游联动的产业生态链体系;聚力更高水平开放,构建规模化、集约化外贸进出口物流服务平台,扩展多式联运立体式物流建设;统筹谋划和林新机场综保区规划建设,助力自贸区创建,强化新兴贸易产业发展提速,创新科技驱动服务升级,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综保产业集聚地。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回望2024年,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夯实“强首府”战略硬支撑,紧密围绕首府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定位,以“首善之地”标准打造呼和浩特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美好蓝图。
作为内蒙古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崭新窗口,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与开放口岸政策叠加优势,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贵金属精炼加工、二手车出口、跨境电商、大宗贸易等业态,激发外贸主体活力,通过持续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物流通道新格局。基础设施规范建设、物流枢纽聚集成势、产业业态提档升级、实体项目蓬勃向上、服务效能持续优化,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正努力成为祖国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支点和首府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产业的新载体。以更大责任、更大魄力、更大担当展示出呼和浩特市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韧性。
关键词一:更稳
外贸经济“刷”出新数据
这一年,对外贸易实现稳定增长。1—11月,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8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其中,出口值21.83亿元,增长304.73%;进口值58.37亿元,增长79.96%;新增注册企业99家,目前共注册企业250余家,注册企业数实现大幅增长。其中,1—8月份出口值16.64亿元,同比增长820.4%,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速全国综保区排名第一。取得了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成效进中有为的亮眼成绩。
班列运营方面,到发中欧(中亚)班列46列,完成进出口额7.7亿元,增长优势明显;“区港联动”业务方面,累计到发集装箱520个,完成进出口额6592.39万元;跨境公路运输方面,发运车辆41台次,完成进出口2.7亿元,自4月份开通该运输模式以来,逐月持续增长;二手车出口方面,出口车辆3440台,完成出口额2.4亿元。
成色十足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综合保税区“争一流”的气魄、“勇担当”的决心、“善创新”的精神、“尚实干”的作风。如今,综合保税区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正迎来蝶变跃升……
关键词二:更优
营商环境“焕”发新活力
这一年,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园区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国有企业,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补齐园区基础配套,极大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为招商引资和做大做强奠定基础。着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国际贸易中心大楼、专家公寓楼、标准厂房、综合办公楼等相关资产划转,取得14栋钢结构厂房使用权,积极推动园区内闲置的110亩土地以及红番厂房盘活。培育壮大国有平台公司。公司注册资本由600万元增加至1.3亿元,通过开展物流服务、贵金属精炼加工、供应链金融、大宗贸易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总量、营业收入增速两项经济指标在呼和浩特市国企排名双第一;优化调整体制编制建设。申请外贸促进中心事业单位,新增事业岗位16名,引进培育外贸人才,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这一年,综合保税区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建立“诚信+监管”的工作模式,持续强化监管管理,将诚信建设贯穿于企业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常态化开展“精准助企、上门“一对一帮代办”等活动;主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指导企业申请信用修复,作出信用修复承诺,及时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助力企业重塑良好信用,实现绿色发展;举办“政通银企融 保税启新程”政银企对接会,现场授信签约7.1亿元,推动银企供需精准匹配,汇聚更多金融“活水”,助力园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全力打造“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强”的优质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新引擎。
关键词三:更快
物流通道“取”得新进展
这一年,综合保税区积极推动物流通道建设,打造更高能级物流枢纽:常态化推动发运中欧、中亚班列,货品种类包含回程钾肥、麦麸颗粒等货物,满足自治区内企业的原材料供给,促进落地加工业务发展,已开通科克舍套、卡利、巴扎伊哈等国际物流运营线路12条;探索区港联动合作新模式,和天津港集团共同打造自治区首例“区港联动”服务平台,通过“海铁联运+内陆保税”模式实现全程联运,对于促进呼和浩特市进出口贸易回流,维护内蒙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跨境公路运输,常态化运营综保区TIR“中俄专线”卡班,强化公路运输便捷效率化水品,在物流运输方式上为首府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加多元选择,逐步打造内蒙古乃至华北地区向北开放的公路运输物流货物集散地,吸收来自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的进出口货物在综保区集散,全面推动我市国际贸易通道建设提质增效;创新建设铁路类、公路运输类、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全方位实现通关速度‘快起来’、物流成本‘降下来’,不仅为本地及周边地区企业在开展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相关业务方面赋予强有力的功能支撑,助力我市打造陆港型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同时能够统筹推进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物流枢纽优势向产业集聚发展动能转化,为首府外贸经济发展构筑新高度、积蓄新动能。
关键词四:更强
优势产业“链”出新动能
这一年,综合保税区创新构建“集聚区+基地”产业布局,外贸发展展现新生活力。
(二)打造大宗商品产业集聚区。通过持续招商引资,园区拓展了进口燃料油、有色金属、电解铜、农产品(中亚、俄罗斯进口麸皮、亚麻籽、大麦等)等大宗贸易业务,以提升大宗商品“贸、用、储、运、服”能级为主线,深化周边地区经贸合作,稳步提升大宗商品落地加工能力,积极构建首府大宗商品产业集聚区。
(三)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一体化项目建设,建设综保区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保税仓、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园区招商、产教融合、社会培训等八大功能,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跨境电商的联动发展正日益成为推动综保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四)打造北方二手车出口基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打造集港口服务、物流运输、报关、企业注册等为一体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园区现有二手车出口备案企业已有17家;着手搭建二手车出口信息化平台,主动探索在海外投资建设二手车出口海外园区,目前已在吉尔吉斯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俄罗斯莫斯科等地区建设二手车出口海外仓6个。
关键词五:更新
新型业态“增”添新引擎
这一年,综合保税区抓稳实体产业,翻开2024年新业态版图,一个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一条条产业链延伸发展,一座座加工厂房拔节生长、聚沙成塔,日益为首府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推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新引入亚麻籽加工项目,主要开展进口亚麻籽加工制油业务,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达产后预计新增年进出口额9亿元;新引入牛肉干及奶制品加工项目,主要开展奶品、奶酪、肉制品生产加工,项目总投资2亿元,达产后预计新增年进出口额6亿元。
(二)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生产基地。新引入热场制品项目,主要建设碳素制品机加工生产线及供配电系统、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相配套的辅助附属设施,项目总投资1.2亿元,达产后预计新增年进出口额2.6亿元;新引入智能数字食品包装材料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亿元,新增进出口额5亿元。
(三)全面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新引入尚铭汽车改装厂项目,主要开展商务车、军用车改装以及太空舱装配等业务,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8亿元,新增进出口额1.2亿;新引入农用机械设备组装项目,主要开展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制造、组装等业务,达产后预计年产量1500台,新增年进出口额3亿元。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收获累累硕果的2024年载入史册,写满目标希望的2025年阔步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将立足开放型经济目标,以“贸易+产业+物流”协同为路径,着力抢抓招商引资,形成以大项目为龙头、大中小配套、上下游联动的产业生态链体系;聚力更高水平开放,构建规模化、集约化外贸进出口物流服务平台,扩展多式联运立体式物流建设;统筹谋划和林新机场综保区规划建设,助力自贸区创建,强化新兴贸易产业发展提速,创新科技驱动服务升级,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综保产业集聚地。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网站标识码:1501000060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邮箱:hcbz_edb@126.com 联系电话:0471-3661586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